返回
丝路资讯
大力推动“一带一路”绿色发展
2024年1月10日

 

       绿色发展是顺应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是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共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建‘一带一路’就是要建设一条开放发展之路,同时也必须是一条绿色发展之路。”共建“一带一路”旨在同共建国家共享发展机遇、共创繁荣发展,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大力推动“一带一路”绿色发展,让绿色切实成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鲜明底色,有利于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增进人类共同福祉,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持续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我们有必要紧跟绿色发展的时代潮流,聚焦绿色交通、绿色能源和绿色金融领域的深度合作,夯实“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硬基础、硬保障和硬支撑,将“一带一路”共建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绿色合作平台,为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增添强大信心、注入强大动力。

 

  一、聚焦绿色交通,夯实“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基础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形成绿色低碳交通运输方式,加强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推广新能源、智能化、数字化、轻量化交通装备,鼓励引导绿色出行,让交通更加环保、出行更加低碳。”交通是经济社会的血脉,绿色交通是加快可持续交通建设和推动生活方式低碳转型的关键一环。聚焦“一带一路”绿色交通发展,不仅能推动沿线地区互联互通,提高贸易效率,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还能促进沿线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交通与自然和谐发展。

 

  一是加快数字交通建设。我们要持续深化互联网、5G基站、千兆光网等通信基础设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规模部署和深度覆盖,实现通信网络在交通领域的广普及、全覆盖和高速率,利用导航、传感器、数字监控等技术设备采集的交通数据,优化交通路线、保障通行安全效率和释放公铁水航联运潜能,建立智能、高效和可持续的“一带一路”数字交通体系;建造开放、公平、非歧视的数字交通技术合作和创新示范平台,通过深入挖掘、整合算力及数据资源,开创多语言数据共享模式,建立数字信息共享机制,提高数字要素资源在“一带一路”交通领域的流通效率,助力打破信息孤岛,缩小区域数字鸿沟,积极探索沿线数字交通行业发展的新业态和新模式。

 

  二是推进交旅融合发展。强化沿线交通的服务、生态、旅游等复合型功能建设,依托中老铁路、雅万高铁等区域重要交通路线,串联沿线文旅资源,推动构建全域旅游交通体系,打造“一带一路”绿色可持续交通项目标杆;通过资源规划协同、地区互动共建和人员交流合作,推动“一带一路”交旅融合相关服务产业的有机整合、有效衔接和产业链延伸,打造一批极具地区特色的“站运游一体化”产业,加快促进“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三是加大绿色交通运输对外开放力度。将“一带一路”作为加强对外交通运输网络建设的重点地区,全力推进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和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积极开展空铁、公铁、海铁多式联运试点示范,保障沿线贸易的绿色高效;夯实中国—东盟、中国—南非等交通合作机制,积极参与全球交通运输治理,广泛开展多层次、多维度的绿色交通安全风险预警、防控及监管领域的技术交流合作,为“一带一路”沿线交通的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技术支撑。

 

  二、聚焦绿色能源,强化“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物质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目前,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识并向全球行动推进,以清洁低碳为特征的绿色能源具有较高的投资回报率和优化能源结构的作用。能源合作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领域,我国支持建设的绿色能源合作项目有助于为沿线国家创造新的绿色经济发展机会,减少碳排放量,促进经济量质齐升。

 

  一是,加强绿色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将绿色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纳入“一带一路”建设项目的总体布局,在充分考虑生态环境、资源节约和生态保护的前提下,落实风电、太阳能、生物能等新能源基础设施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夯实有利于推动沿线国家能源结构转型升级的基础;依托“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海合作组织等平台,立足“一带一路”绿色能源基建开展多方对话,加强绿色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的专业技术和经验分享,构建多边合作体系,促进区域资源部署的协作整合,增强绿色能源基建的规模经济效益。

 

  二是,因地制宜发展绿色能源。按照“一点一策、一国一策”原则制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绿色能源合作方案,依据不同区域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自然地理条件和资源禀赋,结合“能源+”“绿色低碳+”多维融合的发展需求,分门别类地开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研发投资建设,探索各地区“油气+新能源”“海上油气+风电”“煤电+新能源”等能源融合发展新模式。

 

  三是,加强绿色能源战略合作。建立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能源对话交流机制,与当地能源企业共建多层级的合作渠道,增强“点对点”的资源系统整合优势,打造优质高效的产业链和能源合作共赢生态圈,形成常态化的沟通机制和成熟的能源合作模式,加强绿色能源联合制造能力;鼓励绿色能源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积极与沿线国家共建形式多样、机制灵活的绿色能源研究中心、清洁能源联合实验室等聚焦“双碳”目标的新型能源研发机构,加速释放能源创新动能。

 

  三、聚焦绿色金融,加大“一带一路”绿色金融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绿色发展,离不开绿色金融资金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存在着建设资金缺口和融资瓶颈。发展绿色金融,不仅能为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筹集资金,还能持续发挥绿色金融的资源配置功能,引导市场资源流向更多绿色高效的合作项目,推动沿线项目和企业朝着实现绿色低碳的目标有序发展。

 

  一是,构建统一的绿色金融标准。借鉴国际广泛认可的赤道原则(EPs)、负责任银行原则(PRB)等金融标准,推进绿色金融标准趋同工作,明确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绿色金融标准的映射关系和转换机制,统一ESG计算方法和工具,构建完善的“一带一路”项目分级分类体系,制定公认的绿色金融标准、规则和业务指引等框架文件,方便市场金融资金有序高效地流向绿色发展项目。

 

  二是,加强绿色金融第三方合作。从资金投入、政策支持和人员配置等方面支持绿色金融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和机制建设,强化平台凝聚作用,鼓励中资、沿线金融机构通过平台加强与亚投行(AIIB)、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NDB)和亚太经合组织(APEC)等国际性和区域性金融机构开展第三方联合融资,拓宽“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投融资渠道,填补绿色发展资金缺口,解决“一带一路”绿色低碳项目发展的融资难题。

 

  三是,完善绿色金融支持体系建设。我们要积极开展绿色投融资与绿色项目评价工作,完善落实促进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债券和绿色基金等金融产品创新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措施;坚守“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提高绿色投资能力建设,推动共建国家金融市场互联互通,降低地区资金流动门槛,更好地推广绿色金融工具和方法。通过共商共建更好的绿色金融支持体系,助力实现“一带一路”绿色投融资资源合理配置,增强区域发展协同效应。

 

来源:中国理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