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丝路资讯
专访中国驻德大使:中欧班列是中德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最富成果的项目
2021年3月19日

 

 

资料图:3月28日,中欧班列(武汉)X8015/6次运载50只集装箱从中铁联集武汉中心站始发。 中新社记者 安源 摄

 

       中新社柏林3月19日电 (记者 彭大伟)在中欧班列开行十周年之际,中国驻德国大使吴恳日前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表示,中欧班列是中德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最富成果的项目。他表示,事实证明,“一带一路”合作具有强大生命力,疫情并未改变各方携手共建“一带一路”的决心和信心,后疫情时期中德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大有可为。

 

       2011年3月19日,首趟中欧班列(渝新欧)从中国重庆发往德国杜伊斯堡。十年间,中欧班列见证了中德、中欧合作的巨大发展。

 

       “德国与丝绸之路有着深远渊源,丝绸之路的概念就是由德国学者最早提出的。”吴恳表示,十年前,第一趟中欧班列从重庆出发抵达德国杜伊斯堡港,开启横贯亚欧大陆的“新丝绸之路”,成为“一带一路”合作的先行者。2014年习近平主席访德期间,专程到杜伊斯堡见证“中欧班列”抵达,并推动“一带一路”合作。如今,中欧班列已通达德国、英国、荷兰、比利时、奥地利等20多个欧洲国家近百个城市,是全球里程最长、途经国家最多、载货能力最强的列车。德国杜伊斯堡港也成为线路最广、班次最多、运量和货值最大的中欧班列节点,每周有超过60趟班列常态化往返于该港与中国近20个城市之间,承载了中欧班列约三成货物转运。

 

       “可以说,中欧班列是中德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最富成果的项目。”吴恳具体指出:首先,中欧班列是中德、中欧之间的重要物流大通道,有力支持了双边贸易。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在全球贸易大幅下滑的背景下,去年中德、中欧贸易额分别达到1.3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和4.5万亿元,分别逆势增长4.3%和5.3%,中国已连续五年是德国最大贸易伙伴,并首次成为欧盟最大贸易伙伴。对此,中欧班列作为稳定、可靠、高效的“运输动脉”功不可没。

 

       第二,随着中欧班列不断增开班次并拓展线路,其辐射力逐步增强。除杜伊斯堡港、汉堡港之外,德国曼海姆港、穆克兰港等相继也迎来中欧班列,后者凭借陆海多式联运模式焕发新机。德意志银行、西门子、福伊特、宝马、DHL等大批德国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参与“一带一路”合作和物流建设并从中获益。

 

       第三,中欧班列对中德各领域务实合作的带动作用日益显现。以杜伊斯堡为例,得益于中欧班列的蓬勃发展,大批中资企业来到该市投资兴业,有力带动了当地相关产业发展和就业。还有越来越多的中国留学生到杜伊斯堡—埃森大学学习深造,增进双方人文和年轻一代的交流。杜伊斯堡市市长林克骄傲地将自己的城市称为德国的“中国城”。可见,中欧班列的意义不仅在于贸易畅通,也有助于加强政策沟通,推动设施联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

 

       吴恳表示,在全球大面积断航停航背景下,去年全年中欧班列开行量首次突破“万列”大关,累计运送113.5万标箱,同比涨幅超过50%,创历史新高。中欧班列的“钢铁驼队”不仅确保大量生活物资和关键生产部件及时运达,助力中德、中欧复工复产,维护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还向包括德国在内的沿线国家运送紧急医疗物资累计超过800万件,支持国际抗疫合作,成为名副其实的“生命之路”。

 

       展望后疫情时期中德“一带一路”合作,吴恳表示,事实证明,“一带一路”合作具有强大生命力,疫情并未改变各方携手共建“一带一路”的决心和信心,后疫情时期中德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大有可为。一方面,中国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将有助于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内外市场连通,推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更为紧密、更有韧性、更加优化,为中德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提供更多机遇、更大空间和更优路径。另一方面,后疫情时期各国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的愿望强烈,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迅猛发展,“数字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合作前景广阔。不久前,《中欧地理标志协定》签署生效,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如期完成,为中德中欧合作注入新的强劲动力。

 

       吴恳指出,今年,中德还将举行新一轮政府磋商。双方可以此为契机,把握好务实合作主导面和互利共赢主基调,加强对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引领和规划,使之成为中德互利合作的机遇之路、繁荣之路,为人类最终战胜疫情和全球经济复苏注入正能量。(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